用了十多天的XQ,感覺收集資料確實豐富
但是人工收集資料需要時間人力
有些資料顯然就是把時間花在沒用的地方
比如預估擴產量產時間什麼的
既然作為看盤軟體
而不是賣數據的公司
盤中即時資訊整合和顯示就很重要
大陸在看盤軟體這方面已經領先不少
他們將股票資訊分成兩種視角
一個是題材概念股,一個是行業類股
很多時候股票是以概念族群形成炒作熱點
所以一個即時盤中的概念漲跌分佈情形就很重要
但是在XQ只對行業分類,什麼19類吧啦吧啦
這都二十年前的炒法了
社會都從農業演變到科技業了
很多公司通常牽涉到很多種產品,其中某項產品成為市場焦點。而不是行業本身
怎麼還跟不上時代
XQ把概念股全部擠在一個網頁叫特別股報價
裡面用超連結進去看成分股
這不是我們要的
各位應該去編撰概念股指數
讓概念股也像大盤一樣有時間序列K線、有均價、有成交量,甚至能技術分析
概念股也會有自己的成分股組成
隨著公司的公告或變更範圍或投資計畫,盡快更新公司增加的概念
我們能從概念股的漲幅排序、成交量能,就能知道當日或某段時間,大盤的重心和熱點變化
概念股是一個快速對大盤有個全局掌握的強大工具
但是我在XQ沒看到這樣的設計
另外當數字旁邊%符號,使用者對漲跌感受會更敏銳
一般手機的設計會在數字旁放%,區別於成交價、量
這就是人機設計
所以手機看盤比電腦看盤信息雖少但是更敏銳
可是公司的XQ設計並沒有在用戶的角度考量,而是從資料庫提取冰冷的數字,放在一個標題%的欄位中
它們跟滿螢幕的數字混雜交錯一起
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臃腫龐雜數字的看盤系統
用戶的視線一眼無法聚焦在重要的漲跌幅度,反而是十幾排數字
還不如手機看盤了
附上幾個大陸看盤軟體的畫面
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3 評論